你的位置:pg电子天天维护多久 > 新闻动态 > 金汤、红汤、酱油汤,哪些是红茶正常汤色?这有个不为人知的真相
金汤、红汤、酱油汤,哪些是红茶正常汤色?这有个不为人知的真相
发布日期:2025-10-09 01:31    点击次数:147

图片

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

丨首发于头条号:小陈茶事

丨作者:村姑陈

《1》

前两天,一位朋友从粤回闽,请我陪她去一个茶局喝茶。

许久未见,又盛情难却,便抽空去陪她一同去了。

不出所料,茶席上没多少熟面孔,于是安静喝茶。

茶倒是不错,今年的正山小种,正宗的桂圆汤,甜润清新,回甘也足。

其他人熟络地嘘寒问暖,后来不知怎么地,话题就转到了红茶的汤色上。

图片

一位看起来有些资历的茶友,抿了一口茶,不紧不慢地抛出一句惊人之语:

“这个红茶啊,汤色红润这才是正道,越红润越好,今天这茶颜色就差点。”

话音刚落,就有人反驳:“金骏眉可不是红色的,难道还不是上品了?”

席间不少人点头表示赞同,但那位老茶客并未让步,与其他人你一言我一语地争论起来。

当时,现场颇有几分诸葛亮舌战群儒的架势。

村姑陈只在一旁听着,但觉得十分有趣,遂与茶友们分享。

红茶的汤色,还真不是一句“越红越好”就能定论的。

图片

《2》

红茶的汤色,不只是“红”。

提到红茶,多数人的第一印象,就是“红叶红汤”。

这说法其实和绿茶的“绿叶绿汤”一样,只是泛指。

一般来说,红茶的干茶是深色的,乌润油亮闪着光泽,泡开后的叶底,则是深沉的古铜色,而不是红色。

红茶的汤色更丰富。

有琥珀似的金黄色、橘子皮一般的橙黄色、类似夕阳的橙红,也有浓重一些的深红。

这些深浅不一的颜色,来自红茶的发酵。

鲜嫩的茶青采摘下来后,先要萎凋,让叶子散失水分,变得柔韧。

图片

再通过揉捻,破坏细胞结构,把汁液挤压出来。

揉捻后的茶青,就可以放到温湿度合适的环境中发酵了。

茶叶内的茶多酚,在适宜的环境下会逐渐氧化成茶黄素,茶黄素又会进一步转化成茶红素。

茶黄素呈黄色,茶红素呈红色,二者相互调和,就形成了暖色调的茶汤。

前者含量多,茶汤偏黄;后者含量多,茶汤偏红。

所以,红茶的汤色,从来就不是单一的红色,而是由金黄到深红的一系列暖色。

并且,需要强调的是,并不是发酵越久,汤色越红。

过度发酵,反而会生成大量的茶褐素,导致汤色深沉,变黑变褐,内质也被严重损耗。

图片

《3》

如果茶友们见过正宗的金骏眉与正山小种,可能会注意到,它们的汤色都不是大红、深红,而是金黄或橙黄,茶汤晶莹透亮。

这种汤色,才是一流红茶该有的。

因为其中的茶黄素含量高。

茶汤中的茶黄素,不光负责汤色,还为茶汤贡献了鲜爽的滋味。

茶黄素含量高的红茶,喝起来会更鲜爽。

并且,优质红茶的茶汤,通常会泛着一层金圈。

所谓金圈,就是茶汤倒入杯中,杯沿上一圈金灿灿的光晕,像夕阳洒在湖面上的波光。

图片

金圈的形成,同样离不开茶黄素。

如果一杯红茶红得发暗,似酱油汤,又缺少光泽,茶友们就要小心了。

这种茶,往往是过度发酵的产物,茶红素和茶褐素太多,茶黄素所剩无几。

汤色浓重的红茶,喝起来沉闷,不够清新,也不够爽口。

不过,也并非所有汤色偏红的红茶都不好。

一些功夫红茶,例如祁门红茶、坦洋功夫红茶等,汤色就偏红艳。

但即便红艳,它们也要红得透亮,不能浑浊。

优质的红茶,茶汤颜色深浅不一,但一定是清亮的。

再好看的颜色,如果浑浊不堪,那也不是好茶。

图片

《4》

若冲泡红茶,出现汤色迅速由红转黄的情况,茶友们也要多留个心眼。

出现这种变化,通常有两个原因:要么是冲泡手法不对,要么是茶叶本身品质不好。

冲泡红茶时,除了水温不足外,另一个常见的问题是“坐杯”。

从前两泡就开始坐杯,茶叶内的物质一下子大量浸出,后几泡的滋味物质被预支,茶味肯定要失衡。

把茶叶比作一条吸满水的毛巾,如果第一次就拼尽全力去拧,几乎拧干了水分,后续自然挤不出水。

正确的泡法是,前几冲快进快出,尽量在几秒内快速出汤,让茶味有序、合理地逐冲释放。

图片

如果是茶叶品质出了问题,显然是茶叶的耐泡度不够。

原料优质、工艺到位的红茶,泡到第十冲还有茶味,汤色也平稳地变化着,由浅到深,再转浅。

而两冲之间汤色骤然变淡,往往是茶叶内质不足的表现。

这样的红茶,若不是用了养分匮乏的劣质茶青,就是工艺出现了重大失误,导致茶味受损。

不过,也不能排除仓储不当的情况。

存坏了、变质了的红茶,也是不耐泡的。

图片

《5》

选红茶的时候,汤色只是一个参考。

只盯着“红”字不放,反而会错过真正的好茶。

试想,如果一杯汤色猩红的茶摆在面前,恐怕也没几个人敢喝。

优质红茶,汤色讲究自然透亮。

金汤也好,红汤也罢,都要有精神、有光彩。

当然,金骏眉、正山小种这类红茶,汤色依旧以金黄、橙黄为标准。

说白了,若品质出类拔萃,红茶不红又有何妨?

原创不易,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,请帮忙点个赞。

关注【小陈茶事】,了解更多白茶,岩茶的知识!

小陈茶事村姑陈,专栏写手,茶行业原创新媒体“小陈茶事”主笔,已出版白茶专著《白茶品鉴手记》,2016年-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6000多篇原创文章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  • 上一篇:不要急,还是不要急(写得真好)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  • 相关资讯